思政课如何实现优质高效
作者: 时间:2022年09月12日 22:14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突破点在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作为学校综合创新思政课的主持人,我结合十余年来的实践探索,就如何上出优质高效的思政课谈两点看法。
第一,善于发掘和提炼优质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过,“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努力养成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综合素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要求。
所谓优质,是说思政课的内容本身就是高质量的内容,但需要教师意识到位、理解到位、阐释到位,才能达到高质量。首先,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政治”一词的科学内涵说起。思政课要讲的“政治”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意义,是关于“如何把人民的事办得更好”的责任和智慧,即政治责任和智慧。
综合创新思政课重点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凸显政治文化的精华,如为民谋利价值观、人类正义和情怀、战略策略大智慧、科学思维与方法、理想信念与精神等。大学阶段的思政课一定要挖掘和提炼出高品位的内容,力促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否则就谈不上高质量。
综合创新思政课精心设计“理论升华与总结”专题教学,如专门策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专题教学,升华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解和认同;专门策划“百年党史中的战略策略大智慧”专题教学,升华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解和认同;专门策划“社会主义500年演进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个性与人类共性”专题教学,升华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和认同。如果教师的讲解只停留在历史讲述和数据对比的层面,学生容易陷入“取得成就我认同,遭遇失败我否定”的浅层逻辑。
高质量的思政课,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党的思想的先进性、理论的科学性、政策的合理性,还要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善于创造和运用高效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思政课教学要努力创造和运用契合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接受特点与文化心理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艺术,拉近思政课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综合创新思政课以党的历史和理论为主脉,坚持原理、历史、理论、政策有机统一,制定了“理论·教法·实践·考评四位一体综合创新方案”,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艺术。
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教学方法,有重要范畴新释法、多维阐释聚证法、专题哲思品读法、类比互鉴融通法、导向教育择优法、纠偏扶正归纳法、理论运用对话法、画龙点睛增效法、他山之石攻玉法等等。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理论,都是具有鲜明创造性的创新理论。思政课教师不能照本宣科,避免给学生造成老生常谈的感觉,而要不断研究,常讲常新,让学生有与时俱进的新感悟和新启示。
切近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的教学方法,有参与互动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经典话语赏析法、政论影视观摩法、实践考察辑报法、生活艺术关联法、质量效果调查法等等。这些教法更加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具有丰富的感性元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和升华,让学生回归理性认识。
上述方法各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但总体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可随机切换、互相支撑,充分打好“组合拳”。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都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科学逻辑。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围绕党的思想理论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