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学管理服务和教学设施水平为保障,全面、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对接岗位,强化实践,融入标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我校一贯注重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系统,建立健全精品课程管理体制,不断增强精品课程建设意识,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全校教师以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开发建设课程,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专业课程标准、技能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在教材编写、课堂讲授、实践训练、技能考核等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高级或技师)和技能大赛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以课程内容承载大赛,以大赛更新课程内容,切实做到“标准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分析对接岗位的能力要求,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基于工作过程或流程,以项目、案例、任务为载体,开发和设计课程,体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性、技术性和系统性,促进中、高职衔接,在人才培养中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度对接。
今年,我校新立项了中医学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针灸推拿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中医学专业临床能力培养联合课程、中药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药学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临床护理技术联合课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护理方向素质联合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联合课程等9个课程群。今年10月,我校申报的中医学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中医基础、方药临床应用、中医内科、西医内科、临床诊断技术)和针灸推拿专业核心课联合课程(针灸技术、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技术)两个课程群(8门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我校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65门,建成了国家-省-校三级课程网络体系,已基本涵盖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稳步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并创新了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的具有中医药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为契机,将中药、针灸推拿两个专业按照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案科学、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带动了相关专业群建设。继续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实一体、学训同步”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鼓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中医学专业经过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 “能中医,会西医;能预防,会保健;能治病,会养生”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和中医药特色的“宽基础、大平台、活模块、多接口”的校企合作、院校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一个平台,四个支撑,一个通道” (一个平台即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支撑一是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支撑二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支撑三是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支撑四是颇具特色的中医文化建设,一个通道即学生毕业时能够选择多接口的绿色就业通道)为抓手,实现了“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融合,班级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融合,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融合,过程学习与项目考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特长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培训融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的七个融合,围绕学生的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有效提升了中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今年7月,中医学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三、提升素质,优化结构,打造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始终坚持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近年来,为适应培养高端中医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校通过政策推动、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多措并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围绕提高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五种能力为中心,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逐步建成一支校企融合、专兼协作、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我校中医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2012年8月,我校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刘波教授荣膺山东省教学名师。
四、示范引领,重点突破,鼓励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培育了一批教学成果,在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我校成功获批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四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项、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项、山东省高职高专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项、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一项,共计10项。今年10月,我校召开了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项验收和成果鉴定会,鉴定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六个项目都扎实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圆满完成了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改革思路清晰,研究理念先进,工作措施合理,研究过程严谨,研究成果显著,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其他高校开展相应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实干创佳绩,皆因群策群力;瑞雪兆丰年,齐望越攀越高。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职业教育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教务与科研处
2012-12-19